“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6月7日,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职业教育法施行20多年来首次大修。其中颇多提法引人关注。
在很多人的眼中,无论是生源质量、师资和办学水平,还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空间、薪资待遇和社会认同度,职业教育都要逊于普通教育。一些学生和家长,往往将职业教育视为一种万不得已的备选;很多用人单位“唯学历不唯能力”,对职校毕业生另眼相看……凡此种种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都该打破了。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此次修订草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推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提法意味着,未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望“平起平坐”,进入发展快车道。
从整体看,草案明确了两点。一是“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将职业教育“升维”,不是空洞的口号和一时的计较,而是长远的通盘考虑,这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二是突出以就业为导向,这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症结。
从内容上看,草案强调“以专业抵达职业”的思路。这里的“专业”,包含法律的专业和教育的专业。比如,“公民从事特定职业有接受相应职业教育的义务”,是依托法律的力量,将职业教育嵌入特定职业中,使之成为有法可依的“就业前奏”。
再比如,“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推进职业教育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推行学徒制度,鼓励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设立学徒岗位”等内容,覆盖了职业教育的中、后阶段,创新的模式和制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他们的就业和职业提升。
至于怎么打破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乃至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隔阂,草案提出通过“支持和鼓励普通中小学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企业行业的共促共建,优化教育资源利用,从学校向社会延伸,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等等。
《职业教育法》从1996年问世至今,多次被列入修订规划,但最终未能有实质性进展。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发成为全社会共识,《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更显迫切。而在这背后,是“一盘大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此次职业教育法修订,将通过修法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法律基础。
这是一条职业教育改革从政策到立法渐趋成熟的清晰路径,它契合了我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准指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既定目标。如此大手笔,也让我们对新时代的中国职业教育充满信心和希冀。
(澎湃特约评论员 柳宇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