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院校纵横>>正文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百万扩招:高职类型教育“突围之战”
2019-07-05 08:28 周勇  《中国教育报》 审核人: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宏观政策层面提出“高职教育扩招100万人”的年度任务,作为职业教育确立“类型教育”地位的突围之战,其意义不言而喻。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履行江苏省首批扩招试点单位的使命,从深刻把握“任务要义”,到“整体设计”,再到“落实行动”,努力承担起改革试验田责任,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形成一套完备、稳定且管用的“常信方案”,扎扎实实地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扩招成效发挥示范效应。

把握任务要义 坚持4项原则

精准把握扩招的任务要义,是开展扩招工作的前提,也是落实扩招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倒逼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更大规模地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虽然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较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生源仍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这使得人才选拔渠道狭窄,部分地区高职院校甚至面临生源危机;另一方面,社会上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却无法通过常规渠道进入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高职教育敞开大门,拓宽生源。

为此,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并从宏观政策层面作出战略部署,“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可见,百万扩招,既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中国职业院校履行服务社会职责的必然要求。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办好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加快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助力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是“百万扩招”任务的核心要义。

以此为落实扩招任务的工作原点,我校专题研讨并确定了扩招的4项原则——

质量原则,百万扩招,不应也不能仅仅追求生源数量的扩大,每名扩招生都应成为信息产业革命中有用的人才;

个性原则,不同的对象意味不同的条件,必须切合个体实际,定制招收、培养、管理的更优方案;

开放原则,生源范围的扩大、生源性质的嬗变,更需要通过政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共同落实人才培养任务;

弹性原则,新的生源特性尤其面向在职员工,需要打破传统、固化的学籍、学制,向可转换、弹性化转变。

抓好整体设计 构建“6个一”改革路径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百万扩招”是没有先例可循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整体设计”,并具化为改革路径,让“百万扩招”由宏观层面走向学校的微观层面,是扩招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此,我校秉持“4项原则”专门成立了“两套机构”,即作为决策层的“扩招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会聚相关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二级学院院长等,力求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创新设置了作为执行层的“产业工匠学院”,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办学新机制,并结合既有的单独招生、普高统招、对口单招等机制,全面负责退伍军人、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生源的招收、培养、管理等专项工作。“两套机构”上下联动,职责明确,为落实扩招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我校坚持“产业—就业—学业”三线并进的实践逻辑,积极梳理常州地区及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明确产业需求导向的扩招生源渠道;结合新型生源特征,设计适合的就业导向的培养培训方案(区别于传统生源的持续就业、终身就业导向);以扩招的新型生源培养为切入点,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全面提升作为类型教育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并将其具化为“6个一”的改革路径——

成立“一个特区”,以学校为主,企业、协会、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组建“产业工匠学院”;

出台“一批制度”,针对新型生源不同特征,差异化制定招生、管理、教学、实训、就业等工作制度;

团结“一群伙伴”,除了深度合作企业外,结合不同生源对象,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主动衔接,共同实施教育教学;

组织“一批师资”,囊括了校内专任教师、从企业招聘教师、兼职教师三部分;

修订“一组教材”,针对新型生源的不同基础等学习特征进行内容设计;

改进“一些教法”,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尝试开展“1+X”,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在“产业工匠学院”的建设上,我校采用“三步棋”战略。其中,“聚合资源,多元办学”是基础,成立产业工匠学院理事会,由学校、相关行业企业、工信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及工会、商会等群团组织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形成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多元办学的格局;“面向社会、多样功能”是定位,对退伍军人、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人员开展招收、培养的同时,还对在校生开展职业培训、对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特区效应、综合改革”是关键,针对非应届社会生源的社会条件和就学实际,制定政策,并对教学设施、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等进行整合改编,通过校企合作、个性教学、弹性管理、多元评价及终身学习方式,开展人才培养。

着眼落实行动 推进5项举措

为了确保扩招工作落地落实,我校充分发挥“产业工匠学院”这一全新育人载体,全面推进五大措施,从招生入学,直到就业,持续推进。

在生源落实上,学校创新推出“三分层”方案,重点扩大省内外普高生源、省内中职生源,稳住基本盘;着力面向退役军人、合作企业在职员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做好增长盘;逐步拓展到下岗失业人员,激活潜力盘。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推出“五结合”定制培养方案,采用固定与非固定学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体系化学习与模块化学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针对不同生源的学习基础、条件与职业属性,组合定制培养模块,开展“1+X证书”学业评价。尤其面向社会人员,单独制定突出岗位需求和能力提升的培养标准,开发实践技能+综合素养的课程体系,实行单独编班、校外课堂、分段授课、弹性学制、单独考核的教学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针对退役军人,特别推出“航天北斗人才培养服务方案”,是航天军工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在军民融合、产教融合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合作,优质军工企业及其工匠进驻高职院校,直接参与课程设计、实训实验、教学等人才培养过程,既服务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解决了退役军人学历提升和就业质量问题,同时对扩招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我校依据“一挖掘、二联合、三协同”的步骤,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优化教学生活设施,补充教学管理力量;联合兄弟院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和合作企业的能工巧匠、实训设备,全面增加协同育人教学条件的宽度和深度;协同校内各部门力量保障扩招生源培养,协同政府部门优化学校设施和资源建设,协同社会培训机构拓展教学场所、师资和设施。

治学管理上,我校高度遵循“分类招生、分类培养、分类管理、分类评价”要求,依据不同生源对象和特点,分类制定章程、落实招生宣传举措;按照“五结合”原则,分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落实教学组织;按照不同学制模式,分类制定学籍和学生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生源性质,分类制定资助奖惩办法;根据不同生源的基础、经历以及学习、工作特点,探索开展相关课程置换、学分认定,实施分类评价。

社会服务上,学校强调“深度参与、强化培训、立足启蒙”,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弥补在校生“X”证书的不足,保障“1+X证书”学业评价;设计“导学”线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为持续培养“大国工匠”提供新路径。

总而言之,“百万扩招”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也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一方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高职院校当奋发有为,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不错过这个大好机遇。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周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