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势在必行。“互联网+”的出现,因其技术优势和制度优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想适应当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规模、复杂的数据集合。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基于云平台的运用,进行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实现教学资源推送的智能化、教学决策的数据化、师生交流互动的立体化。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并涌现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这正是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体现。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加速了信息化教学的进程。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拟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探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二、大数据技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也凸显出来。一是推动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随着大数据、移动终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开展。很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信息化教学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为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建设了智能化、信息化的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也为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在大数据背景下,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层出不穷,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变。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各种慕课、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出现,实现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突破了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公共平台[3]。
虽然大数据技术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数据资源碎片化严重。虽然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大量涌现,但是教学资源之间相对独立,“资源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二是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由于缺乏对大数据技术在教学应用上的认知,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都在建设各种专业教学资源库,但并未真正理解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未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库。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此,笔者以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为中心,探索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三、利用大数据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依托大数据技术,建设全覆盖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大数据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建设全覆盖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平台。
高职院校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开放的、全覆盖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一是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开发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要以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为指导,以行业、企业需求为驱动力,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借助企业优势资源,参照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二是实现教学资源全覆盖。以大数据技术为载体,开发配套完整的线上教学资源,包括微课视频、各类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等,实现线上与线下资源全面覆盖。三是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按照“碎片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积件式理念,通过系统设计,开发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的教学资源。四是持续完善更新教学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教学资源库,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曲线分析,保证教学资源与社会需求同步更新,持续改进完善教学资源,有效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率。
(二)借助大数据技术,遵循学习规律,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育部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指出,“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2]个性化教学是从学生学习的海量数据中挖掘反映学情变化规律的数据,进行学情分析,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数据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未来发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反馈,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个性化教育是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方向,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个性化教育,高职院校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与思维,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选择学习资源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学情档案库,通过实时开展学情数据分析与预测,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实施方案和改进措施。一是实施分层教学。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和学习评价结果数据,包括视频学习次数与频率、课程选择、课程作业的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结果等,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更好地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等,科学合理地因材施教。二是改革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与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学习指导。三是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与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记录教学实施过程,分析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与方法,确保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四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传统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相结合,形成全过程、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情档案库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学情数据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近期的学习状况以及在班级中的学习排名,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制定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计划与方案。总之,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专业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推动着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标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专业课程中。
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理解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整合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是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课程团队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认真梳理专业课程中的典型案例,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在整个教学内容设计上,专业课程教师可以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共同合作: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帮助提炼相关思政元素、内容和素材,专业课程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找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中[9]。二是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要转变传统的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的观念,引导专业课程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培训方式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
(四)组建高水平结构化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对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保障。这就需要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技能水平,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两方面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一是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通过外联内培等多种形式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选派教师参加专业技能认证培训、进修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国内外进修、下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技术创新等方式,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通过开展信息化化教学资源建设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等,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将信息化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专业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二是依托校企合作及生产性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授课或者在线指导答疑,参与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四、结论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资源,改进了教学手段,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适应当今社会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在大数据背景下,开放的、全覆盖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与平台的构建,以期更好地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推动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新文 闫绍惠 通讯员/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