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教育现状
(一)概述
截止20121年6月,我国共有高职学校1400余所,在校学生人数占到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40%左右。由于最近几年随着高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与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大量的中职、技工校学生由于受用人体制问题,就业难,发展难等问题突出。 为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就积极探索通过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等方式引导高中毕业生和“三校”毕业生向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由此逐步实现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化。
(二)高职院校学生组成结构概述
在近年来国家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下,高职院校生源来源途径复杂,全国各地区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普通高考录取。按照普通高考考试及录取要求,录取符合条件的的考生,该部本为主体,约占总数的65%左右。
2.单独招生。全称为“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单独招生”,是指由国家单独对三校(中专、技校、职高)的应届毕业生组织的高考招生形式(区别于普通高考),参加招生录取的学校主要是一些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单招本是为广大“三校”毕业生生设计的一种有机会参加高考的特殊招考方式,现在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报考,其志愿填报和专业课加试都有特殊要求。考生被录取后,不再参加普通高考和对口招生考试,也不能被其它高校录取。该部分约占学生总数30%左右,以后比例还会逐步增加。 3.对口招生。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和综合高中职高班应历届毕业生的入学考试,考试分为文化课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两大部分。职业技能考试由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组成(根据专业特点及组织考试院校二选一)。文化课由省统一组织实施。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与文化课考试成绩之和为高考总分,高考总分为录取成绩依据。未参加技能考试的考生,对口招生不得录取。
4.五年制高职(3+2)。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中职教学计划,成绩合格即可取得中职毕业证书;完成五年学习任务,成绩合格可取得高职毕业证书。考生在初中三年级时,要完成中招志愿填写,才有机会被相关学校录取。
5.中高职三二分段。指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又对口学校共同制定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连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在各自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即学生先在中职学校经过三年中职学段学习,达到毕业条件后,再到对应高职学校进行两年高职阶段的学习,掌握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获得相应专业的由本高职院校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实现中高职一贯制衔接。
6.中职、专科、本科衔接(5+2)。有两种衔接模式,一种是高职院校招生模式。前2年在高职院
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由高职院校或合作高中负责),中间3年在高等职业院校接受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后2年对接校校合作本科院校接受本科专业教育;另一种是中职学校招生模式。即前3年在“三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中间2年在对口高职学院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后2年接受本科专业教育。
7.学生毕业专升本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大力推进改革,专升本工作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又多了一条毕业的选择,部分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选择学校各专业时,已经将专升本因素考虑进来,因此,他们升入专科学校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通过毕业专升本考试获得再读本科的愿望,因此,他们与一般的同学,在大学里学习的重点也就完全不同。
(二)分类分层教学概述
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是分层教学的最原始模型,这种以学习能力为分班基础条件的教学形式的诞生,标志着分层教学在教育史上拉开序幕。经过多年的发展,该理论虽然得到持续发展完善,但都局限于以具体单门课程为中心,即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得高层次学生能得得到充分学习锻炼,低层次学生能够达到学校教学最低要求,顺利毕业。
这里所提出的分类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整体、以专业为基础的整体概念。想对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学生(分类)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分层),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再针对每一门课程,运用传统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类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
(一)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现状
以目前专科学校招生占比较大的普通高考录取与单独招生录取为例。
1.普通高考录取。
由于高职院校在普通高考录取是在本科批次之后录取,受志愿填报、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认同看等诸多因素影响,高职普通高考录取学生省控线很低、校控线相差悬殊、校内录取学生分数悬殊,根据对上百所专科学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分析,相当部分的线差超过150分。
2.单独招生录取。由于单独招生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给各相关学校下达录取计划,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安排下,各院校自行组织组织考试,根据报考人数,结合单招计划,按分数由高到低择优录取。该部分生源素质受学校在社会的影响、专业设置等影响,差别更悬殊,部分学校的报录比例很低,选择余地很小。另外,四川省还有部分专科学校针对“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的“9+3”录取计划要求,该部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录取分数要求比普通录取要求的分数又低很多。
除以上方式外,部分地区,部分学校还有对口招生、3+2招生等多种招生录取方式。
(二)高职院校生源特点
1.文化基础差、学生素质差异大。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管通过那种方式被录取,实际录取分数都较低,还有有部分考生是降分录取的。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起点低,要想在三年学校高职教育中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高职生,难度大,任务重。并且相当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在高职院校内,学习效果不好。另外,由于学生素质相差悬殊,基础好的感觉教学过于简单,基础差的永远觉得在听“天书”,从而导致教学组织实施困难。
2. 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差。相当部分学生都是由于没有希望考上本科学校而心不甘、情不愿选择读高职院校的。由于受心理影响,以及在中学阶段养成的不太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主动性差,不愿意主动、积极去学习,再加上不能很快适应大学教学方式,从一开始就开始代账,越学越难,越学越不想学,不仅影响个人学业,也影响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
3.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差。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部分由于父母从小娇惯溺爱,使他们养成任性、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气,同时导致部分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独来独往、我行我素;部分学生不愿接受集体的约束,对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缺乏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部分学生注重物质
享乐和感性刺激,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之中;还有部分同学的法纪观念淡漠,违纪事件时有发生。这是高职学生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
4.自卑心理严重。自卑心理是高职院校学生中最普遍的存在的的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主要由于相对于本科生的差距,二是社会的认可度,再者是招生体制分批次录取给社会大众造成的错觉是高职比普通专科低一个档次,甚至不少家长和考生认为高职仅比职高好一点,高考“落榜生”才去读高职。
5.缺乏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很多学生在还没有正式走进大学校园前,就在很多社会不正确声音的误导下,彻底放松了自己那本应该继续紧绷刻苦学习的弦,不能正确评价认识大学生涯,不能客观分析理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活目标,,不能正确合理制定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在“读书无用论”大学等的误引下,彻底放松了对学习等各方面的要求。这是社会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家长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最终导致学生对自己、对家长、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直接表现就是不学系不锻练,不尊师重教,不遵规守纪。
6.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读书无用论、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对于自我约束力不强、没有明确人生奋斗目标的青少年来说,影响巨大,不少同学刚进入大学校门时还是斗志昂扬,踌躇满志,希望好好学习锻炼,但慢慢地在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逐渐淡化学习,去追求浮华的享乐。
7.毕业去向
一部分学生毕业直接就业,一部分学生考公务员、应征入伍,一部分参加专升本考试,2021年四川专科毕业生专升本被录取的人数超过毕业生人数的15%。
三、分类分层教学实施
(一)学风、校风建设是基础
历史原因加现状导致相当部分高职院校的学风、教风、校风三风相对于大多数本科院校差距甚大,针对高职学生自身不太好的诸多特点,“三风”建设应该重于其他一切,但很多学校却是忙于赶超一些容易出成果政绩的专业建设、科研项目、教改项目等等,把高职学校的重点弄得与本科院校争高下。在国内,像清华、北大、复旦等大学的学生,90%以上不需要任何人来管束,他们都会很自觉自律地去努力学好、做好一切该做、该学以及能做、能学的。而高职院校学生刚好相反。所以高职院校,“三风”不搞好,学校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基础,最终是要被淘汰的。
(二)“对症下药”是关键
培养高职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竞争的需要。由于大多高职生在中学阶段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基础薄弱,不能像本科院校那样采取宽松政策。同时,高职教育在注重实践能力方面,又和中职教育有区别,必须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理论背景,既懂操作,又懂理论的高层次企业一线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培养良好的学风就尤为重要。一是强化教育引导。在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深入开展学生学业规划活动,使每位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素质拓展计划,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让每位大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学习。二是完善纪律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进而推进学风建设。从上课出勤、课下作业、考试等方面着手,严肃考风考纪,严抓考试作弊行为,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奖惩规章制度执行到位,结合严格管理制度,培养学生高度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优良学风。三是拓展多元学习上升渠道。尽管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但根据国家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中、高、本、硕”交融贯通的职教理念,学校要为部分学生自考、专升本等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找到学习重心,实现自我发展愿望。
(三)分类分层教学实施建议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类分层,前提条件是以国家持续稳定的的国家招生政策作为基础,国家相关政策的有效持续延伸性以及学校招生计划的相对稳定性是保证实现分类分层教学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并适当考虑机动弹性制度,然后根据学生特点及职业发展规划对专业进行分层。
学生分类特别重视学生性格特点与个性差异、兴趣取向与兴趣差异以及学习成绩,把学生区分成
几大类别,一是学生基础能力,普通中学与“三校生”相比较,基础较好,学习后劲较强,而“三校生”则基础相对较差、但专业认知清晰、职业认知深刻,专业领悟、动手能力强。二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有三种:毕业即择业就业、毕业专升本、转本套读。根据各层次和类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培养目标、培养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实施分类分层培养,能够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专业分层教学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差别,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专业知识积累。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教学的实施要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得学生有效的吸收相关知识、学会操作技能。对于三校生,动手能力可能要比理解能力强一些,所以除了必要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要尽可能地加入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还要针对学生三年后的去向考虑知识与学历提升问题。
分类分层是基于整个专业学生结构组成,根据学生生源类别、文化基础差异、毕业去向意向等进行分类组班,各班采用按专业分层制定的对应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各层教学目标,分层施教,包括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考核。
要保证分类分层教学正常进行,学校必须要建立健全教学改革与管理的管理激励机制。分类分层教学对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高、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高、学校的成本支出也高,在此条件下,没有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是难以实现的。再次配备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不仅仅是监督学生学习全程,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程监督。对学生的学习监督主要是以课后作业、课程实践环节、课堂表现等平时成绩的量化考核,以及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对老师教学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检查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课后互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评教等方式进行。
四、结束语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分类分层”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格局的重新调整、职业教育“中、高、本、硕”衔接贯通的教育发展实施战略的需要,是比较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实施手段。不仅有利于学校制定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加速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满地足不同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一道来共同研究很科学、完善的“分类分层教学”实施方案,以更好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作者:田明武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