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红
■国际观察·当代德国教育观察与分析
近年来,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生源持续流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科技发展、企业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面临发展瓶颈。为此,德国政府和双元制职教的参与主体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全力扭转这一局面。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分为双元制、全日制和过渡体系三大板块。其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曾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然而,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中等学校毕业生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新生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企业对中等资质的专业人才需求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这一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如今在德国本土面临发展瓶颈,给德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
双元制职教面临困难
目前,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生源持续流失。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德国对企业培训感兴趣的毕业生人数减少了一半,新注册培训生人数逐年下降,仅为51.6万人左右,首次低于大学新生人数,创两德统一以来的历史新低。这一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持续至今,而且提前解除培训合同的学生比例也在增加。德国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学龄人口的减少,未来10年中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将减少10余万人,接近45万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上大学,2016年获得大学入学许可的学生人数增加比例达1.9%。这些因素的叠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生源流失的问题。
与此同时,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有所下降。去年发布的德国职业教育报告显示,2013年德国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有43.8万家,2014年减少到约43.1万家。这一下降趋势自2008年以来持续至今,企业相继转向加强对现有员工的继续教育。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新学生的需求不足、过往培训生招募的负面经验、培训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企业自身的结构转型等。不少企业表示,不愿意再做这种“赔钱的买卖”。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曾对企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3500个企业中,有17%的企业在2011年至2014年间新签培训合同数量降低,有的甚至不再招募新培训生。
培训岗位供需矛盾在不断加大,培训生和招聘企业的适配难度也在加大。一方面,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培训生,导致培训岗位空缺,仅2015年,德国企业空置培训岗位就高达4.1万,占所有企业培训生岗位的7.5%。在手工业界,这一问题更为严重,9.7%的培训岗位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培训岗位总量少于申请者总量,很多主体中学毕业生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培训岗位,即使找到了,也可能提前解约,培训生提前解约比例在上升。2016年,德国职业教育数据报告显示,近5年来,职业教育供求适配问题指数在逐年上升。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弗里德里希·胡贝尔特·埃塞(Friedrich Hubert Esser)认为,“从教育政策来说,应为各类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支持,要让现有的促进措施,如教育链项目、职业引导和辅助培训等,更全面、更准确地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提高供求适配度才是双元制职教体系完善的正确方向。”
然而,双元制职业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行业差异和地域差异。例如,酒店、食品业、木匠、面包师、厨师、清洁工培训生匮乏,而视觉营销、媒体设计师、健身会所销售、生物实验室职员、电工、摄影师、办公文秘等培训生申请人数过多。如何唤起学生对传统行业的兴趣,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地区经济结构与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德国巴伐利亚州、布兰登堡州、图林根州、巴符州、梅前州、萨克森州以及萨尔州的部分地区,提供的培训生岗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雷克林豪森、奥博豪森、哈默尔恩、盖尔森基兴等地区企业培训岗位较少,甚至有20%的岗位缺口,培训岗位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在德国具有移民背景的年轻人中,无法获得职业教育毕业证书的比例较高。2014年,20岁至34岁的年轻移民中有28.7%的人没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特别是土耳其裔移民,比例高达59.2%。同样,在德国出生长大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无职业教育毕业证书者的比例达21.1%,明显高于本土的德国人,后者无职业教育毕业证书的比例仅为8.9%。
“组合拳”凸显双元制优势
在此背景下,德国政府有关部门、联邦劳动局、经济界、工会和联邦各州组成了德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联盟,旨在加强和巩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主张企业培训和学术教育享有同等地位,指出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职业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上享有绝对优势。该联盟打出系列“组合拳”,从舆论宣传、财政投入、教育内容、招生、就业等多方面提高双元制职教的吸引力,巩固优势,突出特色,维护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的世界美誉。
2016年9月,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推出一项名为“参加职业培训,未来所向披靡”的职教宣传活动,在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直接对潜在的企业培训生提供各类政策指导和择业选岗、转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咨询,突出强调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十大优势,例如实践与理论的最佳结合、带薪培训、学制灵活、就业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等,向年轻人推介各培训工种的重要信息,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和创新型工程师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德国还引入职业培训全程咨询机制,对部分弱势培训生以及培训企业进行专门的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培训当中。培训生还可以在培训之余参加语言培训以及其他知识培训。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有关部门决定扩大生源。双元制职教体系有可能向拥有初级中学文凭的学生以及有着移民背景的年轻人敞开。此外,双元制职业教育还招收辍学的大学生。
与此同时,德国培训生薪资也在逐年增加。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15年,德国培训生平均月薪为832欧元,且以约4%的增长幅度逐年增长。培训生薪资高低与行业有关,且东西德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培训生薪资较高的工种分别是建筑工人、警察、建筑设备操作员、社保专业从业人员、海关公务人员、健康或疾病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电工、实验室实验员等。
2016年,德国联邦议会通过《职业升迁培训资助法》修订案,大幅提高德国对职业升迁培训的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将学士学位获得者列入资助对象,允许未获得初级证书的人员参与职业培训考试。受《职业升迁培训资助法》资助的,以成为技工师傅、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为目标的全日制职业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每月补贴提高近40%。已婚且育有两个孩子的受资助者最高可获得711欧元的生活补贴,增幅达59%。根据修订案,德国联邦政府未来4年将投入2.45亿欧元,年资助额与2005年度相比翻了一番。
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涵盖328个职业工种。为适应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受联邦政府委托,从2003年起,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与行业协会、企业专家等开始修订各工种职教章程,2015年已更新197个工种的培训章程修订工作,完成37个新工种培训章程的制订工作。
德国职业教育还将“新媒体能力”列为阅读、写作、计算能力之外的第四项关键能力。德国将对不同职业提出具体的媒体能力要求,并列入《职业教育培训章程》。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认为,年轻人的媒体能力不仅局限于媒体技术层面,而且要更多涉及“运用媒体解决问题”“媒体法律伦理”“媒体交往规则”“利用媒体自主学习”“媒体创新”等内容,将媒体能力的各项指标列入职业教育培训内容。
除改善培训生的就业前景之外,德国还通过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融通,为具备职业资质者提供进入高等教育的可能。德国教育改革先行者巴登-符腾堡州创建了新型双元制大学,采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融合、交叉的模式,且融通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贯通,而是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内容方面进行融合,有效避免重复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取得了突出成效,被业内誉为“隐形冠军”。
德国计划对受职业教育者的学习结果模块化,对他们已具备的各类能力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转换和融通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涌向德国的近150万名难民,德国政府认为,教育是促进难民融入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为维护德国社会稳定和安全,推动难民融入,德国教育界系统制订了帮助难民融入的综合教育方案。据初步统计,超过一半的难民年龄不到25岁,而且他们的职业资质可能比其他移民背景的人更低。德国政府鼓励合法难民进入职业教育体系。除联邦、州和城镇三级原有财政资助以外,联邦教育与科研部还额外投入约1.3亿欧元,联合联邦劳动和社会事务部、联邦劳动局、教育链服务中心、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联邦业余大学联合会以及德国手工业协会等多部门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帮助难民学习德语、了解他们的能力和潜力,吸纳难民进入职教体系,并努力加快融入进程。
双元制贡献依然巨大
起源于中世纪学徒教育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历史悠长且传统深厚,有着制度健全、内容完备、结构清晰的培训体系,对德国曾经的经济腾飞以及当前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年轻人失业问题、保障社会稳定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欧盟范围内,德国青年失业率最低。
然而,当前德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高等学术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以及行业本身的转型需要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生存空间,但德国职业教育有关各界能够快速、及时发现问题,努力寻找应对挑战的措施,使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仍然充满活力,体现一定的灵活性,继续为德国经济4.0战略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尽管我国不能简单地移植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但德国的职教理念可帮助我们真正转变观念,赋予职业教育对国家安全稳定、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以及社会进步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德国的职教经验可帮助我们研究如何从政策上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加大参与企业财政扶持或税收减免力度,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以及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如何打造实用、有效、符合各工种、职场需要的现代职教课程体系,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就业与发展前景。(作者:毛小红,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链接】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分三大板块,即双元制体系、全日制体系和过渡体系。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学生既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教育,又在企业拥有一个带薪培训岗位,接受职业培训;全日制职教体系主要是指职业专科学校,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职业教育,以培养手工技术工人或护理人员、社工等为主;过渡体系则指为学生开设的职业准备教育(1年)或职业基础教育(1年)。
2016年发布的德国教育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新生48万人,全日制职教体系新生20余万人,职业过渡体系新生27万余人。2015年全德参加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人数为130万,新签培训合同51.7万份,提前解除合同14.2万份,参加职业教育毕业考试的人数为46万。
去年发布的德国职业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年轻人为135.8万人,其中西德117.1万人,东德18.7万人,整体比2013年下降2.4%。截至2014年年底,新签职业培训合同的培训生中,42.8%的人持有实科中学毕业证书,28.1%持有主体中学毕业证书,26.2%具备大学入学资格。
(作者:毛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