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访问多位专家,为大学生谋求创业成功之道
当下,不论是注册广告公司,还是和好朋友集资开咖啡馆,创业理念已在高校逐步渗透。高校创业教育方面教授将为大家剖析创业现象,为大学生谋求创业成功之道。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黄琪
想要成功不能思想狭隘
创业能否成功?
首先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思考,要想知道自己创业能否成功,就问问自己是否有初期规划?你认为你对签订合同这类涉及法律知识的流程了解吗?你有跟那些创业成功人士取过经吗?
前期投资是创业中最重要的吗?
前期资金只是创业要素的冰山一角,因为社会上创新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大学生创业首要思考的应该是“点子”,你的创意能否脱颖而出,能否征服大众。同时,创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甚至有“运气”因素。不是有一个店面,摆上东西就能营业了。店面所处的位置,周围的消费人群多属于哪个阶层,所卖的东西怎样定位,这都需要长期的市场调查。
人多真的力量大吗?
目前,大学生创业失败无非是因为团队发生分歧,或者是资金流动不畅。很多大学生想和好朋友一起创业,有苦一起受,有钱一起花。设想得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在创业中,团队的确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这个团队该怎么选?意见分歧怎么解决?由于团队都是年轻人,都有脾气、个性,静下心来解决问题其实比较困难,在团队聚集的时候,就应该对每个人都有一个考察制度,定期开展一次内部小会议,把意见、不畅快都说出来,然后各自反省,再静下来解决问题。
学业和生意真的可以兼得吗?
答案是可以。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也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真正想要在学习领域取得相当成就的学生还是占少数,但是创业比较成功的学生应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做得越大,发现自己对知识量的需求越大,因此不管是在创业之前完成了学业,还是在创业中完成学业,都是非常有利于未来的发展的。
同时,学会给自己定位,不要狂妄自大,多去询问身边人的意见与看法,创业是一个长期积累和等待的过程,可能会有很多挫折,问问自己准备好没有,是不是任何风雨都承受得起。
本报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韩天伟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应用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梅志罡
创业初期最需市场意识
创业不同于找工作,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创业。
大学生创业时最需要有市场意识,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必须要认识到消费者的需要,培养自己的商业慧眼。此外,拥有较强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也十分重要。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必须要有全面的管理方法和合作意识。大学生创业群体们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要特别重视商业合同等问题。
当下不乏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但执行力不够、法律知识欠缺等仍是这个群体最明显的弱点。现在很多大学生心高气躁,时间观念和信誉观念还有市场意识都比较缺乏,这对创业来说是致命的。
目前武汉大学生创业机制较之以前成熟不少,地方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有政策优惠,而且市场环境秩序比较轻松。再者,武汉高校众多,要找合作伙伴也并非难事。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包括政策支持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创业较好的环境。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和项目判断,了解是否适合创业的需要。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创业,在此之前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和补救的措施。但也不能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创业者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做决策。
本报记者 张瑜琨 通讯员 陈思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邓汉慧教授
面对利益缺乏团队合作
创业教育是持续、非功利性且滞后的教育,不能仅以人数作为衡量标准。政府不仅要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更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识别机会,从而转化成商业实践。
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总体层次并不高,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但项目多集中在奶茶店、服装店、网店这些常规行业,且这些学生多半是想锻炼自己,并没有正式注册公司,这也注定他们的路不会走得太长、太久。
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雇佣教育和应试教育,功利性太强,对于学校创业教育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创业人数上,而不去管创业的层次多高,规模多大。
不少人在大学期间可能没有创业,但他在大学受到的创业教育为他日后的创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创业教育本身就是滞后的,不可能当时就发现问题。
政府出台鼓励高校师生创业的政策,初衷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执行。创业行为的产生是有一定规律的,就像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好的政策一定要符合大学生创业行为的规律。
现在我们很多大学生都是"三无"创业,无资金、无人脉、无能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其中一个要素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有些创业者有好的创意和想法,但要放到商场实践还需要一个好的团队和环境。
而创业失败的教训同样很多,有人因为资金问题,有人因为自身条件跟不上,而最主要的还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的能力,尤其是涉及到利益问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