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发布时间:2021-05-27浏览次数:

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农业机械化是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支撑,河南省各高校和农机部门的科技人员纷纷将聚焦点投向农业科技创新和全程机械化方向。

多年来,学校的科技人员,以构建智能化、规模化的先进农机装备为热点,全力推进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提升技术集成配套。

自从2010年4月,我校教师唐建生、余东满和刘家平成功开发出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装备——棉花烟苗移栽机并获得农业厅表彰以来,已经陆续研发出各类涉农机械装备10多个品种,获得农民朋友的持续好评。为进一步增强科技攻关实力,我校余东满和刘家平等一批科技工作者,精心组织科技服务团队奔赴邓州、方城、新野、南召等地方企业以及信阳、商丘、新乡等外地企业,开发农业机械攻关项目,全力以赴破解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5月16至18日,余东满和刘家平等教师,组建机械电子一体化的科技团队,前往商丘市民权县龙塘镇和开封市获嘉县开展技术实验,对开发出的农业机械装备——花生秧深加工机具(揉丝除膜机)进行田地实验与功能展示。这是一台新研发出来的能够自动化完成上料、除杂、除尘、筛选、去膜、切段、粉碎和包装等任务的农机设备,能将摘果后的花生秧苗转化为高效的养殖饲料。适合在南阳、商丘、开封等花生种植区推广。该设备推广中的技术瓶颈是如何将土壤灰尘和保温地膜尽可能全面的去除,如果除杂不全,会导致动物不愿进食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

该套花生秧深加工机具(揉丝除膜机)的研发经历了两轮周期。第一轮周期,始于2019年,经过半年多的技术调研、方案设计、规划讨论、三维建模、虚拟仿真、图纸定型等研究工作,2020年4月完成第一代产品的研制,成功地将设备在开封等地投放使用。第二轮周期,经过实际产品投放与推广,技术人员及时将农民使用过程中的技术信息反馈总结起来,再进行第二轮的方案调整、关键部件优化、结构改进、三维重新建模以及虚拟仿真等研究工作,2021年5月完成第二代花生秧深加工机具研制任务。

在龙塘镇实验田里,余东满、刘家平和新乡市志虹机械有限公司经理以及新乡市杰晟机械有限公司经理为第二代设备进行田间实验与功能展示举办隆重的开机剪彩。开机前,刘家平亲自爬上4米高的设备进行最后的设备检查,余东满启动了设备电源。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设备开始运转,实现既定功能,成功地完成花生秧深加工任务,经农艺师的现场研判,宣布新型设备的除杂率和去膜率接近于99%。围观的数百名农民朋友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

学校科技人员,将会继续下大力气,实施校企合作与技术服务,开发研制新型农业机械装备,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科技力量,为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供稿/科技外事处  撰稿/靳果  摄影/杨爽  部门审核/曹双梅  编审/朱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