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泉州轻工职院以“二元制”为抓手推进产教融合 企业受益员工圆梦

发布日期:03-07    作者:     来源:     点击:

今年22岁的洪晓如是安踏集团车工,她原以为上大学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她坦称自己过去“没有什么技术,想法很单纯,想的就是赚钱”。然而,福建省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与安踏集团合作开展的“二元制”工作试点,让洪晓如梦想成真,她如今多了一个身份——泉州轻工职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16级学生。洪晓如说:“这个学习机会,为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圆了我的大学梦。”

泉州轻工职院教务处处长黄重成告诉记者,2016年学院首批“二元制”试点专业2个,共招收安踏集团、恒安集团员工110人;2017年学院第二批“二元制”试点专业3个,共招收盼盼食品等4家公司员工113人,“这些学员95%以上来自农村,90%是一线员工,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51岁”。

企业在职员工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得益于福建大力实施高职教育“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也就是说,福建在积极推进“招工招生一体化”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实施“二元制”改革,由企业提出培养需求,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单独招生”,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

福建省高职教育“二元制”工作,有7个主要特征: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

据泉州轻工职院执行董事王树生博士介绍,福建扩大试点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由试点院校与企业根据在职员工的实际需求制订招生方案,并授权试点院校采取“文化综合知识考试+专业基础考试与岗位技能测试”的考试办法,单独组织考试、单列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实现高职院校“自主命题、自主考试、自主录取”。学院以此为抓手,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真正推动校企资源共享互补,联合培养人才。

通过实施“二元制”工作,优秀技师成了学校教师,学校教师成了企业技师。陈海山2004年进入恒安集团工作,作为一名在一线成长起来的调试工程师,他主要负责设备维修、调试、改造,也要给调试专员、操作工培训,如今他也给“二元制”班级学生上课。

借力“二元制”工作,泉州轻工职院全面落实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实习制度,践行访问工程师制度,实施教师与企业“1+1”联系制度,专业教师每学年至少有2个月时间在企业挂职实践实习,再根据自己的收获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

安踏集团副总张昌说,“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为企业员工带来了福音,这一培养模式在学用结合上更为紧密、学制上更有弹性,同时借由企业技术能手与学校教师的系统教育相结合,使这些兼具学徒与学生身份的员工,在技能、素养上都能够获得全面提升。

王树生认为,产教融合首先要让企业真正受益,“二元制”工作的最大受益主体就是企业,在校企双方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大学的文化可以整体“打包”给企业,为企业输入诸多正能量,如企业优秀团队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塑造、价值观的植入等。可以说,“二元制”深化了产教融合,促进了教育资源反哺企业、企业人才层次提升、企业品牌推广,整体带动了企业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