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当代青少年将走上历史舞台接续奋斗。今天青少年的样子,就是中国未来的样子。作为全国第一教育人口大省,河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定扛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责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的“打开方式”,努力写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答卷。
扛稳立德树人政治责任夯实固本铸魂工程
“要把握时代机遇,扛牢历史责任,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实践中成就青春梦想。”省委书记王国生走进南阳理工学院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这番话,让青年学子激情在胸。去年以来,他先后十多次深入我省大中小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分享先进典型出彩故事,帮助青年学生明确人生理想与价值。在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带动下,去年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走进学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引导3500多场,受到师生广泛好评。如何把党对学校的领导具体化,如何把立德树人政治责任扛实扛牢,全省各级党委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多年来,省委坚持把学校思政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抓紧抓实,不断健全完善加强学校思政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了省市县、大中小学、公办民办一体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省委明确一名省委常委兼任省委高校工委书记,负责联系指导教育工作。省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2次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由省委向民办高校派驻党委书记,切实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因时因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把疫情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精心策划开学第一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好“抗疫思政大课”,思政课教师上好“战‘疫’小课堂”,推动师生坚定制度自信,砥砺家国情怀。组织全省高校积极挖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纳入专业教育课、学术科研活动,推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制作6集大型电视政论片《雄关》,推出系列长篇报告文学《战“疫”长歌》《青春战歌》,举办“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抗疫先进典型走进校园开展宣讲交流700多场,营造了爱国力行、奋进担当的积极氛围。
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让信仰照亮人生路
身着汉服与学生一起表演舞蹈《礼仪之邦》,是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慕旗娟讲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开场白”。慕旗娟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她采用的微课、微剧、微辩论“三微”教学法非常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慕旗娟一样,很多思政课教师都在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积极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课真正成了“抢手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思政工作队伍本身必须素质过硬。河南着眼思政工作队伍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学校思政工作者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让传播信仰的人更快成长。全省高校普遍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把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导师遴选、岗位考核的首要标准。启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提升攻坚行动,持续推动解决编制保障、人员配备、岗位津贴、经费投入等问题。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大比武,举办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郑州大学周荣芳、河南大学刘嘉尧等一批思政课教师,河南农业大学朱瑞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张晓静等一批辅导员获得国家级表彰。高素质的思政工作队伍,不仅为学生树立了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更把思政课这堂人生大课上得有滋有味有营养,把思政教育工作做得入脑入心有温度。
课程建设是将知识体系、教材体系转化为学生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河南以推进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契机,在内容、思路、教法、机制等方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全省10所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大学生读本,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深入开展“思政课质量提升”等活动,打造了150余门思政课优秀课程,创新推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整合优质思政教育资源联网上线,研发思政教育“指点天下”手机应用,组建思政课公众号矩阵,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积极打造永不“下线”的思政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为青年学生量身打造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理论微视频《吾辈》,一经推出频频刷屏,全网浏览量近亿次,引发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和热议。
构建多方协同育人体系全力培养时代新人
育人育才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构建符合青年特点的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就难以持续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着眼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从增强学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入手,不断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针对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思政课“孤岛化”的窘境,河南着力构建学科教学体系,大打“课程融合牌”。在全省本科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探索,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初步形成了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圈层效应持续释放。
针对学校教育重课堂轻日常、重知识轻价值的问题,河南着力加快构建日常教育体系,在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等高校试点“书院制”育人模式探索,努力实现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的一体运行。
针对学校实践育人的实效性还不够强的问题,河南大力推进“开门办思政”,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河南在全省建设了一批“红色筑梦之旅”基地,创办了一批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组织实施全省高校“出彩中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政工作走出校园,从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把鲜活的第一手材料、生动的发展事实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
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偏重智育、教育评价导向不科学问题,河南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启动培育“五育并举”典型试验区、实验学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育人方式改革,教育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强健体魄,涵养奋斗精神。
河南还充分发挥团组织在立德树人中的第二课堂教育优势,助力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这个关键节点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创新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将党的创新理论讲给学生听;抓住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事件节点,广泛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沉浸式”主题团队日活动,激励孩子们把小我融入大我、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制定出台《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在全省高校进一步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协同推进高校“青马工程”,形成了“省—校—院(系)”三级培养体系……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河南创新开展思政工作,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小学到大学,从稚气孩童到翩翩少年、有志青年,信仰之基越筑越牢,精神之钙越补越足。今天的青春信仰,必将汇聚成未来强大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