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7日至28日,学校组织开展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发现了一大批教育教学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为了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校营造重视教学,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策划了【期中教学检查】课堂教学和基层教学组织系列报道,展示学校和各单位立足内涵建设,围绕“三教改革”、专业建设、立德树人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及取得的成效。
(供稿/教务处汇编/王臻卓 张继方单位审核/杜恒 白西乔编审/杨爽)
培根铸魂 整体推进 教赛联动 育时代新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属,在学校党委和宣传部的领导下,教研室全体思政课教师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方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积极落实“四史”教育和劳动安全教育工作,在指导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严格落实教研活动计划,整体推进
教师们在充分讨论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本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认真落实不流于形式,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不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把最新理论成果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组织教研室专兼职教师,针对各讲具体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结合超星数字平台,提升教师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发在线教学资源,持续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研常规管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按计划定期召开教研活动,活动过程围绕主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和发表意见并作好记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科研中的带头作用,做到教研活动次次有效果,人人有收获。
二、教师定期集体备课听课,交流提高
学期之初紧扣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修订教学标准,探索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规范化和创新共同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研究切实可行的教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流经验共商解决,发挥集体作用和个体优势,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授课体会,突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体现时效性,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贯彻到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把握重点,理清头绪,和教学内容相融合。同时集体听课说课,大家共同评议,有的放矢比学赶帮相互切磋,落实“青蓝”工程项目,较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作用。
三、建设精品在线课程,项目驱动
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提高对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认识和自觉性,我们作为政治任务来抓,在学习好相关要求、标准的前提下,加大教师培训和学习力度,走出去学进来,充分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具体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既有各自工作目标,又有整体协作配合,同时严把质量关,按照时间节点检查督促,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各项任务顺利进行,教师们不断搜集制作相关素材,在教学网络平台上上传大量学习资料,补充更新了试题库,上传量近千项,充分保证了教学的需要,目前校级项目已顺利通过中期验收,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工程。
四、深化三教改革,课赛联动
适应新课改需要,抓学习强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科研竞赛相互促进,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设备的先进优势,拓展教学资源,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微课视频,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兼以大学生讲思政课、辩论赛、校外参观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科研水平,通过经验交流、指导帮助等方法,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力争在各项比赛中多出成绩,有教师先后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一等奖,在省高校思政课“大比武”活动中获特等奖,省“思政金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深耕专业建设 夯实基层教学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该教研室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动力作用,调动教研室全体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教学任务、潜心钻研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现有12位教师组成,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7名,助教2名,具有研究生学历12名,其中专职教师1名,兼职教师11名,是一个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
一、加强政治学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教研室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学习《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落实教研活动计划,深耕专业建设
教师们在充分讨论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本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认真落实不流于形式,每次活动有总结有收获有提高,以科研促教学,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1、抓学习,强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教研室专兼职教师,针对各讲具体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结合超星辅助平台,继续提升教师线上线下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发在线教学资源,继续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优化教研常规管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定期召开教研活动,活动过程要围绕主题,全体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和发表见解并作好记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科研中的带头作用,做到每次活动有效果,人人有收获。
3、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科研意识。立足“三教”改革,通过经验交流、指导帮助等,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学院科研工作规划,鼓励专兼职教师多渠道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强化问题意识,凝练科研方向,提高科研水平,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三、集体备课听课,做优做强日常教学
每学期之初,紧扣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修订教学标准,探索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规范化和创新共同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研究切实可行的教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流经验共商解决,发挥集体作用和个体优势,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体现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贯彻到教育教学中,为此要通过集体培训学习、研讨交流,才能更好地把握重点,理清头绪,和教学内容相融合。
2、集体听课说课,提升能力。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说课,大家共同评议,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比学赶帮相互切磋。实地听课评课,找出差距和不足,有效提升教学能力。对于好的做法和经验,教师们加以总结相互学习,较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作用。
3、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拓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设备先进的优势,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微课视频,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兼以大学生讲思政课、辩论赛、校外参观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四、以赛促教,教学相长,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研室重视教师职业发展,不断深化“三教”改革,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比赛是彰显教师综合教学实力的重要舞台,教研室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提升”活动,以大赛为抓手,将参赛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以赛为镜,查找自己存在的差距,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五、激发活力,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保障,建设好高质量的教学团队是教研室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教研室一直把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有了一支向上的教师队伍,并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是学科建设长远发展的基础。每学年开始之前,教研室都会根据教研室发展的需要,申请新进教师或在学院内部挖潜来充实教研室教学队伍。教研室今年从学院内部引进梁艺岚、薛萧萧老师就是明显的例子。通过引进两位年轻教师,既为教研室增添了活力,又为教研室教师结构进行了完善,为今后教研室的良性发展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六、坚持以老带新,支持青年教师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培养不足、青年教师发展支持不够、工作生活压力大等问题,教研室根据学院规定,新进年轻教师要参加以老带新活动,每一个老教师指定负责一名青年教师,进行业务传帮带。每一个指导教师都制定出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要求,加强对青年教师工作责任心的教育,在教学、训练、科研上全面指导,在生活上关心帮助。
1、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指导。教研室开展了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要求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必须参加。每位指导教师认真指导所带的青年教师,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各环节的组织与安排到上课的亲自检查与指导、课后认真开展评议活动。此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到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关爱青年教师生活成长。同志们有啥困难,教研室想办法解决青年教师生活成长中的各种困哪,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院和教研室对其生活上的关心与照顾,让青年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现在,教研室青年教师个个工作努力,人人有教学研究的方向,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教学、训练、科研、竞赛工作紧张有序的全面开展,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奋发向上的集体。
今后,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将认真领会学校的改革发展精神,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要求,为了学校、为了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教研室全体教师团结协作,人人为集体,集体为大家,干群一条心,上下齐努力,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尽心尽职,全力去实现自己的任务。